
Ø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,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,多呈反复发作
Ø中国UC患病率为11.6/10万
Ø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,我国高发年龄为20岁~49岁,性别差异不明显
Ø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、黏液脓血便,伴腹痛、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,病程多在4~6周以上
Ø治愈难度大、复发率高、且有癌变的可能
Ø作用机制:具有肠道选择性的口服小分子泛JAK抑制剂,对JAK1、JAK2、TYK2有较强的抑制作用
Ø既往研究:在临床前试验中,LNK01003展现出了低系统暴露量和高肠道暴露量的优势,潜在地避免了因系统性抑制免疫而带来的毒性,是一款具有潜在更好药效及安全性的创新候选药物
同类药物托法替尼国外已获批治疗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
适应症:溃疡性结肠炎(对传统治疗或进阶治疗应答不足)通俗题目:LNK01003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IIa期临床试验
信息来源:百度百科
本次临床试验主研中心/研究者: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旻湖教授 牵头
国内共有24家医院参研中心
2.诊断:溃疡性结肠炎病史>3个月(提供支持 UC 诊断的内镜检查报告)3.随机前 10 天内存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,改良 9 分制 Mayo 评分为 3 ~ 9 分,包括结肠镜(ES)单项评分(≥1 分,由中心审阅人确认)、排便次数(SF)单项评分(≥1 分)和便血(RB)单项评分(RB≥1)4.对至少一种治疗(口服氨基水杨酸制剂、皮质类固醇、免疫调节剂、生物制剂)应答不佳或不耐受的活动性UC患者)

备注:接受美沙拉嗪(≥2.4 g/天)、柳氮磺胺吡啶(4.0g/天)、奥沙拉嗪(1g/天)或巴沙拉嗪(6.75g/天)至少 4 周的治疗,依然具有疾病持续活动的症状和体征的受试者
1.受试者当前患有可疑的或确诊的克罗恩病、未定型结肠炎、缺血性结肠炎、暴发性结肠炎、中毒性巨结肠、辐射线结肠炎、结肠炎相关的憩室疾病或肠结核。

三、国内参研医院

以上信息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,网址为http://www.chinadrugtrials.org.cn
登记号:CTR20221745即可查询
